-
江阿兰:BIM引入思想交流平台
大连交通大学土木与安全工程学院副院长江阿兰接受了ChinaBIM网的专...
-
孙国一:搭乘新基建发展“快车...
两会闭幕,全国人民热议气氛不减,“新基建”已然成为经济热词。作为...
-
吴慧娟: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积...
抓住深化改革“牛鼻子” 为高质量发展增动力 建筑业的...
-
“基于BIM的绿色建筑运营优化关键技术研...
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“基于BIM的绿色建筑运营优化关键技术研发”,示范工程预验收会于202...
- “基于BIM的绿色建筑运...
- 云南交投“公路工程设...
- 基于BIM的施工企业数...
- 住建部建筑产业互联网...
- 建筑产业互联网与BIM...
- 【住建部BIM数据库_会...
- 【BIM数据库】第十六...
- 【住建部BIM数据库_会...
- 【住建部BIM数据库】...
- 【住建部BIM数据库】2...
天府机场明挖深基坑隧道施工BIM技术的运用
随着六公司加大科技研发和技术攻关力度,2020年伊始,六公司科技领域增添新看点:天府机场项目在明挖深基坑隧道施工过程中,积极运用BIM技术进行施工模拟,优化了施工方式,提高了施工效率。
01工程概况
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地铁高铁及隧道土建三标由中铁二局承建,项目处于机场配套区范围,垂直下穿北侧飞机滑行道,线路总长2.59公里。
主要工程内容有:6条机场市政隧道、1条国内首次引进的“PRT”无人驾驶个人交通隧道、2条地铁区间以及1个地下两层岛式地铁车站。在下穿机场北侧飞机滑行道处形成国内罕见的“九隧十三洞”隧道群(简称北垂滑隧道群)。
工程土石方开挖量为365万方,基坑土石方回填量为270万方,混凝土总量约为94万方,钢筋总量达12万吨,钢筋混凝土桩共计3014根。北垂滑隧道群为超大超深基坑,局部坑中坑,采用放坡开挖,明挖顺做,锚喷支护,局部采用排桩支护。
02建设意义
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是国家“十三五”规划纲要中国家重点发展的十大国际航空枢纽之一,是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、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等级最高的航空港。目标成为“国际一流、国内领先”的人文、智慧、绿色、平安机场。建成后,成都是继北京、上海之后,国内第三个拥有双机场的城市。
03工程特点
工程具备“一紧、两多、三大”的特点:
(1)一紧:工期紧,总体施工历时一年,需完成建设投资约23亿元、长约2.6公里工程施工任务。
(2)两多:交通形式多,结构断面多。
(3)三大:土石方量大,混凝土方量大,钢筋消耗量大。
北垂滑隧道群同断面九条隧道,混凝土总量约为94万方,钢筋总量达12万吨。隧道结构上下交错,左右并排,断面形式多,施工难度组织大,间距较小,结构防水要求高。
北垂滑隧道群为超大超深基坑,局部坑中坑,土石方开挖量为365万方,基坑土石方回填量为270万方,钢筋混凝土桩共计3014根,采用放坡开挖,明挖顺做,锚喷支护,局部采用排桩支护。
结构与防水
开挖与回填
04BIM技术运用
场地布置:本项目BIM团队根据场地规划与工程需求,创建了功能齐全的项目与工人驻地、钢筋加工场、以及塔吊,依据施工动态变化,建立可视化便道、马道、栈桥模型,通过BIM4D施工模拟,满足方案可行性,结合现场特点,建立消防、护栏等安全保护措施。通过场地布置,满足功能需求,防范安全质量的同时优化施工资源,节省工期。
1号工人驻地 2号工人驻地
图纸审查:施工前期,BIM团队提前建立主体结构模型,利用碰撞检测,提前发现设计问题23项,设计确认修改,保证工期顺利推进。
施工模拟:利用BIM技术可视化,建立节点部位信息模型并制作施工模拟,形象直观表达节点复杂组成形式,预知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,采用BIM技术+力学软件结合的方式,优化施工方式,提升施工效率,减少人为信息错误。
深化设计:通过方案分析与模拟,对施工困难节点进行模型创建,依据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优化设计,经业主和设计单位同意,进行变更。利用BIM技术的深化设计便于现场施工,节约工期。
风机房结构优化 拱形隧洞吊装
多元化的交底
项目部采用多元化的交底方式对工人进行现场施工交底。
1.利用二维码动画交底,工人通过移动端扫码,直接观看动画的形式了解施工工艺要求。
2.利用二维码全景交底,工人通过移动端扫描,进入全景视角,采用手指滑动,旋转视角,全方位查看交底要求。
3.利用三维交底书交底,在常规交底书上,增加施工阶段三维图片、文字注释、尺寸标注等信息。
盘扣式支架搭设动画
拱形支架全景交底
平台综合管理:目部采用中铁二局设计院自行研发的BIM5D管理平台,通过平台BIM模型对现场进度、质量、安全、物资、成本等进行管控。
BIM技术能提高施工单位与参与各方的集成能力,能合理控制工程成本,实现绿色环保施工的理念,是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。本工程将BIM技术引入施工中,今后应尝试采用多种软件建模,在对比分析后选择适合各工程特点的应用点,同时还应通过建立BIM管理系统,深入挖掘BIM价值,争取让BIM技术更好的为工程建设服务。